( 收集自書籍/網路 , 如侵權請告知 , 會即時刪除 )
黃芪
別名 : 大有芪 . 綿芪 . 西芪 . 北芪 . 箭黃芪 . 條芪 . 獨根 . 芨草 .北蓍,亦作黃耆或黃蓍 .
來源 :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 . 根據地區分黑皮芪 (北芪 . 正口芪 ) . 白皮芪 ( 綿花 . 大白芪 ) 紅芪 . 內蒙黃芪、膜莢黃芪、綿黃芪、多序岩黃芪(又名「紅芪」)、日本黃芪(又名「和黃芪」)。春秋兩季採挖,除去鬚根及根頭,切片晒乾稱生黃芪 . 切片以煤蜜和少許開水拌勻 , 置鍋內文火炒至黃色不粘手 , 晾後收藏 , 謂炙黃芪 .
功效 : 甘 . 微溫 . 益衛固表 , 補中益氣 . 有補氣固表、利水退腫、托毒排膿、生肌等功效 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、 保肝 、利尿、 抗衰老 、抗應激、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. 黃芪作為補氣佳品 , 春季對應的是肝臟,因此,調養肝氣對於春季的養生至關重要。
適用範圍 : 冬令補品之一 . 可治盜汗 . 自汗 . 勞倦勞傷 . 氣虛血脫 . 脾虛泄瀉 . 脫肛 . 崩漏 . 癱疽久潰不收口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 .
新知 : " 神農本草經 " 稱 " 戴糝 " , 黄芪含黄酮 , 皂甙 , 葉酸 , 甜菜鹼 , 蔗糖 , 葡萄糖及多種氨基酸 . 苷類、多糖、微量元素黃芪具有擴張血管 , 降低血壓 , 減少尿蛋白排泄 , 減輕腎臟病變之功用 , 並能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能力 , 興奮中樞神經並有性激素樣功能 .
煎劑
1 . 黃芪 15 克 , 紅棗 10 個 ( 去核 ) , 水煎服 , 每日一劑 . 連服二周 . 可治肺結核盜汗 .
2 .黃芪 15 克 , 升麻 9 克 , 黨蔘 9 克 , 水煎服 . 可治脫肛 . 子宮脫垂 . 胃下垂及腎下垂 .
3 .黃芪 30 克 , 當歸 9 克 , 大棗 10 個 , 水煎服 . 治療氣虛 . 血虛及貧血等 .
4 .炙黃芪 25 克 , 淮山藥 30 克 , 黨蔘 15克 , 山萸肉 9 克 , 水煎服 . 對慢性腎炎有療效 .
5 .黃芪 15克 , 白朮 9 克 , 防風 6 克 , 水煎服 . 可治體虛自汗 .
6.黃芪 30 克 , 當歸 6 克 , 水煎服 . 對失血而引起的體虛有一定療效 .
7.黃芪 30 克 , 當歸 15 克 , 龍眼肉 15 克 , 五味子 15 克 , 紅棗 10 克枚 , 黑豆 30克 , 水煎服 . 常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.
8.黃芪 15~30克 , 川芎 6 克 , 當歸 9 克 , 地龍 9 克 , 桃仁 9 克 , 牛膝 9 克 , 丹蔘 9 克 , 水煎服 . 治腦血栓 .
9.黃芪 60 克 , 雞血藤 60 克 , 當歸 30 克 , 黨蔘 15 克 , 熟地 15克 , 每日一劑 , 水煎二次 , 分二次服 . 對白細胞減少症有作用 . 但孕婦當歸應減量 .
10.黃芪 30 克 , 當歸 15 克 , 王不留行 6 克 , 路路通 6克 , 絲瓜絡 6 克 , 炮山甲 6 克 , 水煎服 . 對乳汁缺乏者具催乳作用 .
菜餚
1.黃芪 30~50 克 , 烏骨雞一隻 , 去毛及腸雜 , 斬塊 , 置瓦鍋中 , 加水適量 , 炖熟 , 飲湯吃肉 , 具有補脾益氣 , 養陰益血之效 . 對月經不調 , 痛經 , 白帶多及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, 老年人體弱 , 血虛頭痛 , 自汗和經常感冒者有一定療效 .
2.黃芪 50 克 , 母雞一隻 , 去毛及腸雜 , 切碎共炖 , 如調味品服食 . 對婦女產後體虛者有滋補作用 .
3.黃芪 30 克 , 大棗 10 枚 , 羊肉 500 克 , 加調味品共炖 . 可作氣血兩虛 , 身體瘦弱和貧血者進補之品 .
4.黃芪 30 克 , 枸杞子 30 克 , 加幼鴿一隻 , 去毛及腸雜 , 斬塊 , 水適量 , 置適量調味品 , 隔水炖熟 , 飲湯吃肉 . 對貧血 , 閉經 , 病後體虛者有調補之用 .
5.黃芪 30 克 , 鯉魚一條 ( 150 克) , 加水適量 , 並放調味品 , 隔水炖熟 , 飲湯吃魚 . 對產後體虛 , 營養不良 , 腎炎浮腫有一定療效 .
6.黃芪 15 克 , 黨蔘 15 克 , 黑糯米 60 克 , 灌入250 克洗淨的大腸內 , 紮結兩頭 , 加水適量 , 炖二小時 , 取出黃芪 , 加鹽調味 , 先食黨蔘 , 黑糯米 , 豬大腸 , 後飲湯 . 可治脾虛脫肛 , 子宮下垂 .
7.黃芪 6 克 , 黨蔘 6 克 , 當歸 6 克 , 天麻 6 克 , 母雞一隻 ( 1000 克 ) , 去毛及腸雜 , 再將四味補品納入雞腹縫好 , 加水適量 , 隔水炖熟 , 一日分二次食雞肉 , 飲湯 . 對平素體質虛弱及病後體虛者的上重下輕 , 頭暈眼花有調補作用 .
8.黃芪 30 克 ,當歸 6 克 , 雞肉 120 克 , 加水適量 隔水炖一小時除去當歸黃芪加鹽調味 飲湯吃肉 可用於大失血後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者
9.黃芪 30 克 , 甲魚頭二個 , 加水二碗 , 煮至一碗 , 服食可治子宮脫垂 .
10.黃芪 9 克 , 黨蔘 9 克 , 置於鵪鶉 (去毛及腸雜 ) 腹內 , 加水 , 油 , 鹽適量 , 隔水炖二小時 , 除去黨蔘 , 黃芪 , 一天內食完 . 可治小兒瘦弱 , 面色少血 .
藥粥
黃芪30~60 克 , 人蔘 3~5 克 ( 或黨蔘 5~30 克 ) , 加水煎二次 , 去渣合併煎液 ; 分早 , 晚各加粳米 100~150克 , 煮成粥 , 加少許白糖 , 服食之有健脾胃 , 抗衰老之效 . 適用於勞倦內傷 , 五臟虛衰 , 年老體弱 , 體虛自汗 , 慢性泄瀉 , 脾虛久痢 , 食慾不振 , 氣虛浮腫等 .
禁忌 黃芪為溫性補品 , 故對熱症 , 即有發燒 , 咯血 , 熱毒 , 氣滯 , 便秘等陽亢症候者忌服 . 身體十分乾瘦結實的人則不宜。感冒、 經期都不要吃黃芪。
腎病屬陰虛 ,濕熱、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,應禁用。陰虛患者使用黃芪,必須配伍養陰藥使用,如生地、 熟地 、玄參、 麥冬 、 天冬 、 玉竹等。 濕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濕熱藥,如黃連 、茵陳、黃芩等。 熱毒熾盛的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藥,如黃連 、梔子、大黃、敗醬草等。
1. 證治驗方,小便不通。
綿黃耆10克,水二盞,煎一盞,溫服,小兒減半。 《總微論》。
綿黃耆10克,水二盞,煎一盞,溫服,小兒減半。 《總微論》。
2、酒疸黃疾心下懊痛,足脛滿,小便黃,飲酒發赤黑黃斑,由大醉當風,入水所致。
黃耆100克,木蘭50克,為末。 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 《肘後方》。
3、氣虛白濁。
黃芪鹽炒25克,茯苓50克,為末。 每服5克,白湯下。 《經驗良方》。
4、治渴補虛男子婦人諸虛不足,煩悸焦渴,面色萎黃,不能飲食,或先渴而後發瘡癤,或先癰疽而後發渴,並宜常服此藥,平補氣血,安和臟腑,終身可免癰疽之疾。
用綿黃耆箭桿者去蘆300克,一半生焙,一半以鹽水潤濕,飯上蒸三次,焙銼,粉甘草50克,一半生用,一半炙黃為末。 每服10克,白湯點服,早晨、日午各一服,亦可煎服,名黃芪六一湯。 《外科精要》。
5、老人便秘。
用綿黃耆、 陳皮去白各半兩,為末。 每服三錢,用大麻子一合,研爛,以水濾漿,煎至乳起,入白蜜一匙,再煎沸,調藥空心服,甚者不過二服。
此藥不冷不熱,常服無秘塞之患,其效如神。 《和劑局方》。
6、腸風瀉血。
用黃耆、黃連等分,為末,麵糊丸綠豆大。 每服三十丸,米飲下。 孫用和《秘寶方》。
8、吐血不止。
用黃耆二錢半,紫背浮萍五錢,為末。 每服一錢,姜蜜水下。 《聖濟總錄》。
9、咳嗽膿血咽乾,乃虛中有熱,不可服涼藥。
以好黃耆四兩,甘草一兩,為末。 每服二錢,點湯服。 《席延賞方》。
10、肺癰得吐。
用黃耆二兩,為末。 每服二錢,水一中盞,煎至六分,溫服,日三四服。 《聖惠方》。
11、甲疽瘡膿生足趾甲邊,赤肉突出,時常舉發者。
黃耆二兩,“草閭”茹一兩,醋浸一宿,以豬脂五合,微火上煎取二合,絞去滓,以封瘡口上,日三度,其肉自消。 《外台秘要》。
12、胎動不安腹痛,下黃汁。
用黃耆、川芎合一兩,糯米一合,水一升,煎半升,分服。 《婦人良方》。
13、陰汗濕癢。
用綿黃耆,酒炒為末,以熟豬心點吃妙。 《趙真人濟急方》。
14、癰疽內固。
用黃耆、人參各一兩,為末,入真龍腦一錢,用生藕汁和丸綠豆大。 每服二十丸,溫水下,日三服。 《本事方》。
15、黃芪建中湯:黃芪15克,大棗10個,白芍15克,桂枝、生薑、甘草各10克,飴糖50克。 黃芪等六種煎水取汁,入飴糖待溶化後飲用。
源於《金匱要略》。 本方以黃芪、大棗、甘草補脾益氣,桂枝、生薑溫陽散寒,白芍緩急止痛,飴糖補脾緩急。 用於氣虛裡寒,腹中拘急疼痛,喜溫慰,自汗,脈虛。
本方以黃芪補肺益氣、固表,以五味子補腎斂肺,烏梅助五味子斂肺止咳,麥冬養陰潤肺。 用於氣虛陰傷,自汗口渴,咳嗽久不止。
17、黃芪桂枝五物湯:黃芪30克,赤芍、桂枝各15克,生薑10克,大棗10個,煎湯飲。
源於《金匱要略》。 本方重用黃芪補氣,並鼓舞氣血運行,以赤芍活血行滯,桂枝溫通血脈。 用於氣虛血滯,肌膚麻木,或肢體疼痛,或半身不遂。
18、當歸黃芪烏雞湯:烏雞肉250克洗淨,切塊,當歸15克、黃芪20克洗淨,一齊置瓦鍋內,加水適量,文火煮熟。 調味服食。 功效:氣血雙補,固腎調精。 適用於月經病氣血不足、腎虛者,症見經期不准,經量少而色淡,神疲氣短,多夢失眠,頭昏腰酸,面色蒼白等。
19、參芪大棗粥:黃芪15g,黨參10g,大棗30g,粳米100g。 黃芪、黨參煎水取汁,與後二者一同煮粥食。
本方以黃芪、黨參補脾益氣,用大棗協同奏效。 用於脾虛氣弱,體倦乏力,自汗,飲食減少,或易於感冒。
20、芪苓鯉魚湯:黃芪50g,茯苓30g,鯉魚1尾。 鯉魚洗淨,黃芪、茯苓以紗布包紮,加水同煮,以生薑、鹽調味。 飲湯吃魚。
本方以黃芪補脾益氣、利尿消腫,茯苓利濕補脾,鯉魚滋養補脾、利濕。 用於脾氣虛弱,水腫,小便不利,或有蛋白尿;亦用於老人體虛氣弱,小便點滴不暢。
21、黃芪山地粥:黃芪30g,山藥100g,生地黃15g。 黃芪、生地黃煎水取汁,山藥研為粉末;將前汁煮沸,頻頻撒入山藥粉,攪勻,煮成粥食。
本方黃芪、山藥補氣益脾,生地黃養陰清熱;三者均能降血糖。 用於糖尿病,氣虛陰虧,口渴口乾,尿頻。
22. 高血壓病:治療老年人高血壓伴有下肢浮腫者,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 ,有較好的消除水腫以及降壓作用。 防己黃芪湯是《 金匱要略 》方,經驗用量為:黃芪30克、白朮12克、防己12克、甘草3克、生薑3片、 紅棗 10粒,常去甘草,加葛根30克,如果伴有血脂高者,加澤瀉 20克,胸痛頭暈者,加川芎10克、丹參12克。
23. 缺血性心髒病 :黃芪每日50克,水煎分3次服。 治療92例缺血性心髒病,並分別與心痛定和丹參片作對 照,結果表明,黃芪組有較好的療效 。 不僅心絞痛等症狀明顯緩解,而且能改善心電圖 、心阻抗圖等臨床多種客觀指標。
25.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 : 黃芪50克,沸水沖泡30分鐘當茶飲,1日l劑,30日為1個療程,治療13例,其中2例治愈,9例有效。
26. 銀屑病 : 黃芪30克,當歸、生地、白蒺藜各30克。 水煎2次,早晚分服,有人治療94例,治愈63例,有效21例,總有效率89.36%。
27. 糖尿病 : 消渴多汗,常一味取效。 對糖尿病伴有浮腫、面色黃者,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等。 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潰瘍或深部血栓者,則用生黃芪60克,配合葛根 30克, 懷牛膝 30克、石斛30克、赤芍30克、丹參20克等。
28. 腫瘤化療放療以及手術後 : 患者出現貧血、浮腫,食慾不振、容易出汗及感冒等,常是應用黃芪的指徵。 臨床常用黃芪建中湯 、 十全大補湯等。 曾治療1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,其主要症狀為多汗、惡風,發高熱,用黃芪60克、肉桂10克,配合真武湯,服藥1 週後 ,出汗惡風顯著減少,治療1年,病情穩定,幾乎未出現發熱。 十全大補湯是常用的腫瘤後的體力增強劑,日本應用比較普遍。 其組成為:黃芪15克、肉桂3克、人參5克、白朮10克、茯苓12克、甘草3克、當歸6克、川芎6克、熟地12克、 白芍 10克,水煎服,日分2~3次服用。 中國傳統有丸劑和膏劑,日本有顆粒劑,主要是便於久服。
30. 骨質疏鬆 : 骨質疏鬆、腰椎病、頸椎病、貧血等,可見關節疼痛 、麻木自汗等症者,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 。 組成:黃芪30克、 桂枝 10克、 白芍藥 15克、生薑3片、紅棗12枚。 此方不可用甘草。 當年範文虎治療醫家沈某之媳病肢體酸麻,曾服桂枝湯加味治療未效,范氏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原方,2劑即效。 桂枝湯與黃芪桂枝五物湯僅甘草、黃芪之差異, 一味藥的區別,效果大不一樣(見《 魏長春臨證經驗集》)。
31. 上消化道潰瘍,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,可用黃芪建中湯。 組成:黃芪15克、桂枝10克、白芍15克、甘草6克、生薑3片,紅棗12枚, 麥芽糖適量沖服。 多適用於病情呈慢性化,有輕度貧血,自汗盜汗 ,喜歡吃甜食,舌質暗淡者。 如體型消瘦者,黃芪不宜大量使用,否則會導致腹脹和食慾減退。
32. 黃芪紅棗茶 :
1、紅棗用溫水泡發洗淨後,去核(不去核會有些燥熱,如果體質比較寒的也可以不去核);
2、黃芪和紅棗用清水浸泡20-30分鐘(正常煎中藥都需要把藥材泡20-30分鐘,以便於藥性的析出);
3、點火,煮滾了以後轉小火煮20分鐘以上(不要用電磁爐,要用明火)。
黃芪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及蛋白質;紅棗能生津調節內分泌,促進第二性徵發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