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

補氣 : 太子參 ( 收集自書籍/網路 )

( 收集自書籍/網路 , 如侵權請告知 , 會即時刪除 )


太子參

別名 : 孩兒參 , 棒棒參 , 童參 , 棒棒草、 童參、四葉參、四葉菜、米參。

來源 : 為雙子葉植物藥石竹科植物異葉假繁縷的乾燥塊根塊根。採挖地下根洗淨 , 去蘆根 , 鬚根 , 入沸水燙 3~5 分鐘 , 撈起晒乾即成 . 呈細長條圓柱形或長綞紡形 , 以條肥勻 , 黃白色 , 無鬚根者為佳 .

功效 :甘 , 苦 , 微酸 , 微溫 , 平 . 補益脾肺,益氣生津。治肺虛咳嗽,脾虛食少,心悸,怔忡,水腫,消渴,精神疲乏。補肺氣,健脾胃、生津液等功效,還能治肺氣喘咳,兒童虛汗等病 . 有益氣生津作用,但補氣之力遠不及人參,較重於補益陰氣、生津止渴、調肺潤燥。對於體質虛弱,偏於陰虛較宜 . 尤其是肺氣不足陰虛咳嗽的患者 .  太子參益氣健脾,但補力小 . 適用於氣血不足、病後虛弱、津乏口乾等症 . 對胃氣虛引起的食慾不振 , 倦怠乏力和肺虛所致的咳嗽 , 痰少 , 津液不足 , 咽乾口渴等 , 以及心悸 , 自汗 , 病後氣血兩虧 , 均有療效 . 對小兒消瘦 , 身體衰弱無力者尤宜 .

新知 : 太子參為夏令清補和秋令平補之品 . 文獻記載的太子參 , 均指五加科植物人參之幼根 ; 現代應用的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 . 太子參有滋補強壯作用 , 內含多種氨基酸 , 果糖 , 澱粉 , 維生素及皂甙 . 太子參多糖、微量元素。能明顯提高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,增加環磷醯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體重與脾臟、胸腺的重量等。能明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。


煎劑

1.太子參 15 克 , 水煎服 , 每日一劑 . 有健益胃 , 止渴生津作用 .

2.太子參 15 克 , 沙參12 克 , 麥冬 12 克 , 川貝 6克 , 水煎服 , 每日一劑 . 對肺虛引起的咳嗽痰多 , 日久不愈有效 .

3.太子參 24 克 , 浮小麥 30 克 , 大棗 枚 , 水煎服 , 每日一劑 . 對肺虛引起的盜汗 , 自汗和有一定療效 .

4.太子參 30 克  , 生地 12 克 , 當歸 12 克 , 赤芍 克  , 淮山藥24 克 , 枸杞子 12 克 , 酸棗仁 克 , 石斛 18 克 , 水煎服 , 每日一劑 , 連服五劑 , 有扶元滋陰作用 . 對肝陰虛引起的乏力 , 口乾 , 消瘦 , 夜睡夢多 , 行經提前或量少 , 大便時乾等有療效 .

5.太子參 12 克 , 炒白术 15 克 , 酒白芍 15 克 , 蜜炙甘草 克 , 蒸玉竹 15 克 , 五味子  , 煆龍骨 9 克 , 水煎服 , 每日一劑 , 連服五劑 , 對陰虛盜汗有顯效 . 

6.太子參 15 克 , 當歸 克 , 酸棗仁 克 , 遠志 克 , 炙甘草 克 , 水煎服 , 每日一劑 . 適用於神經衰弱 .

7.太子參 15 克 , 炒白术 克 , 茯苓 克 , 炙甘草 4.5 克 , 陳皮 克 , 水煎服 , 每日一劑 . 適用於產後虛弱 , 食少便溏者 .

8.太子參 9 克  , 生地 克 , 白芍 克 , 生玉竹 9  克 , 水煎服 , 每一劑 . 適用於病後虛弱 , 津傷口渴者 .

9.太子參 30 克 , 玉米鬚 30 克 , 水煎服 , 日二次 .  適急 . 慢性肝炎患者 .


茶劑

1.太子參 15 克 , 烏梅 15 克 , 加白糖適量 . 夏季水煎代茶飲 , 既可補虛 , 又可生津止渴 .

2.太子參 15 克 , 黃芪 12 克 , 五味子 克 , 炒白扁 克 , 大棗 4 枚 , 水煎代茶飲 . 適用於病後氣血虧虛者.


菜餚

1.太子參 15 克 , 洗淨 , 切碎 ; 雞一隻 ( 約 1000 克 ) , 去毛及雜 , 炖熟服食 ; 有健脾 , 補氣作用 . 適用於脾虛引起的食慾不振 , 倦怠乏力者 .

2.太子參 15 克 , 洗淨 , 切碎 ; 麻鴨一隻 ( 約 1250 克 ) , 去毛及腸雜 , 炖熟服食 . 有滋補強壯作用 .


禁忌

肺虛咳嗽 , 痰少者忌用 . 服藥期間忌刺激性物質 , 如煙等 . 表實邪盛者不宜用。

網路食譜

1. 太子參煮鵪鶉:太子參30g,玉竹10g,鵪鶉2隻。將三者洗凈,用水煮熟,加味精、食鹽調味。飲湯吃肉。

本方以太子參、鵪鶉補脾益氣,玉竹益胃養陰。用於脾氣虛弱,胃陰不足所致之症。

2. 太子沙參粥:太子參、北沙參、枇杷葉各10g,粳米120g。北沙參、枇杷葉煎水取汁,放入太子參、粳米煮成稀粥。以白糖調味吃。


本方以太子參、北沙參養陰潤燥,以枇杷葉清熱化痰、止咳。用於陰虛肺熱,咳嗽咽干。

3. 神經衰弱(神經症)、失眠:太子參15克,當歸、酸棗仁、遠志、炙甘草各9克。水煎服。


4. 糖尿病:太子參、葛根、天花粉各15克,生雞內金10克,古瓦(打碎)150克(房上陳舊的老瓦、年代越久越好)。先煎古瓦1小時,取其水煎液,再合其他藥同煎。有較好療效。

5. 盜汗(睡覺汗出,醒後汗止):太子參24克,浮小麥30克,大棗5枚。水煎服。


6. 病後虛熱,津傷口乾:太子參、生地、白芍、玉竹各9克。水煎服。有清熱生津止渴之效。

7. 病後氣血虧虛,神疲乏力:太子參15克,黃芪12克,五味子3克,炒白扁豆9克,大棗4枚。煎水代茶飲,有一定效果。

8. 脾虛便溏,飲食減少:太子參12克,白朮、茯苓各9克,陳皮、甘草各6克。水煎服,有較好療效。

9. 治自汗 : 太子參9克,浮小麥15克 。水煎服。 (《陝西中草藥》)

10. 勞力損傷,神疲乏力,食少納呆,脈細弱 : 取太子參15-18克,放入碗中,加黃酒、紅塘適量,隔水蒸汁。每天3次,口服,每天1劑。 (《天目山藥用植物誌》)

11. 清中消痞湯(名醫李壽山之方)主治淺表性胃炎、返流性胃炎、萎縮性胃炎等病,症見胃脘痞塞,灼熱似痛,似飢不欲食,口乾不欲飲,五心煩熱,納呆食少,大便燥秘,舌紅少津或光剝龜裂,脈細或數等。太子參15克,麥門冬15克,制半夏7.5克,柴胡6克,生白芍10克,炒梔子7.5克,丹皮7.5克,青皮10克,丹參15克,甘草6克。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20分鐘,浸透後煎煮。首煎沸後文火煎30分鐘,二煎沸後文火20分鐘。煎好後兩煎混勻,總量以200毫升為宜,每日服1劑,早晚分服,飯前或飯後兩小時溫服。視病情連服3劑或6劑停藥一天。俟病情穩定或治癒後停藥,服藥過程中,停服其它中西藥物。慢性萎縮性胃炎一般需堅持治療3個月為一療程。方中太子參、甘草補中益氣,以助脾胃之氣陰。


沒有留言: